spacer
search icon cross white
spacer bookmark cross
search icon
Search Tags

  Total: Bookmarks

 Bookmark(s) Click icon to add bookmark(s) to my profile

  •  Local Bookmark is Empty

 User Profile Bookmark(s)

  •  Profile is Empty
MENU
spacer
bookmark cross white
A
search icon cross white
search icon
Search Tags

  Total: Bookmarks

Click icon to add bookmark(s) to my profile

 Bookmark(s)

 User Profile Bookmark(s)

close

Forgot password / username Re-send activiation email Register an account Help with web login

投資可持續的未來

香港綠色金融的興起,將令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投資市場上佔一席位。《A Plus》採訪了投資專業人士,探討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金融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推動綠色金融的措施、提高準則和透明度的需要,以及會計師在引領本港成為綠色金融先導者所扮演的角色。

 

撰文:Nicky Burridge

插圖:Ester Zirilli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最新的預算案中宣佈,將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提高一倍至2,000億港元,並計劃在未來五年發行1,755億港元的綠色債券。政府綠色債券計劃於2018年首次推出,為綠色工務項目提供資金。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歐振興(執業資深會計師)認為,這項公告突顯了香港政府致力推動香港向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經濟體轉型的決心。他說:這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的地位,並為香港建立綠色金融生態圈。」

 

惠譽國際評級有限公司高級董事、可持續金融部ESG研究全球主管鄧鎧俊同意,相關債券發行對香港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意義重大。他亦指出主權債券可提升流動性,並可以作為價格的基準。他說:「主權債券一向有市場指標作用。」他補充道,香港政府在1月發行的30年期綠色債券別具意義,因其是亞洲首批政府發行的30年期的綠色債券,長期限的綠色債券開放市場予不同類型的投資者,例如保險公司等。他說:「這也有助擴展綠色債券的收益率曲線,從而推動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讓其他發行人加入香港綠色債券市場。」

 

生態圈不斷發展

 

香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香港發展成為綠色金融中心。歐振興指出,在發行本地綠色債券的同時,香港政府推出了綠色債券資助計劃,資助符合資格的綠色債券發行人獲得相關認證。香港政府還與監管機構合作,成立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以促進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並支持政府的氣候策略。此外,香港品質保證局推出了綠色金融認證計劃,為發行人提供第三方合格評定。與此同時,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2018年成立,匯聚行業專家和持份者,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議,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業內持份者歡迎這些措施。

 

德勤中國香港可持續發展主管、公會會員及公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馮文珊(會計師)指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提高了綠色債券發行收益用途的透明度,有利提升投資者信心。她說:「對發行人而言,計劃參照國際標準制了明確要求,幫助發行人更有效地管理籌集到的資金,並令監察和報告程序正規化。」

 

宏利投資管理公司亞洲區環境、社會及管治主管Eric Nietsch說:「有些公司表示發行綠色債券的難題之一,就交易成本增加。綠色債券資助計劃全數資助香港品質保證局的認證費用,鼓勵發行人,特別是首次發行債券的公司,在香港發行及上市綠色債券。」他補充說,這尤為重要,因為公司認為發行綠色債券有助它們強化其可持續發展策略。儘管有這些鼓勵措施,但歐振興認為有其他方法促進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例如規定上市公司披露氣候相關資料,以與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的建議保持一致。

 

提高透明度

 

綠色金融生態圈的另一項重要發展,是香港交易及結算所(香港交易所)設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STAGE202012月成立,是亞洲首個連發行人、投資者和其他持份者的多元資產類別可持續金融產品網上平台。該平台涵蓋超過60隻來自亞洲領先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金融產品,並提供有關可持續、綠色及社會責任債券,以及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的債券及交易所買賣產品的資訊庫。

 

香港交易所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公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許淑嫻說:「為了解決投資者對漂綠問題的疑慮,STAGE的發行人必須指明所展示的工具的可持續、綠色或社會責任債券類別,並說明它們所遵守的國際準則或原則。」發行人還必須就其可持續投資產品作更多自願披露,例如發行收入的用途和發行後續年度報告。日後,香港交易所計劃擴大資訊庫的範圍,以納入香港和其他地區的其他資產類別和產品類型。許淑嫻補充道,香港交易所在探索可以納入資訊庫的產品之際,氣候相關指標相連的股票和衍生產品將幫助香港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STAGE還提供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源,以推廣市場教育、促進知識共享和聯繫持份者。商界環保協會可持續發展及企業責任顧問總監Nadira Lamrad博士說,STAGE是展現香港交易所支持綠色發行的重要舉措。她補充道,這也為有意投資綠色金融產品的投資者消除疑慮,尤其對首次投資此類產品的投資者如家族辦公室而言,讓他們能更容易取得資訊。

 

 

需求增長

 

在香港,投資者對綠色債券的需求殷切。香港政府在1月發行了25億美元的美元債券,其中5年期和10年期獲5倍超額認購,而30年期更獲7倍超額認購。這次發行引起了傳統投資者和綠色投資者的興趣,亞洲機構投資者佔總體配額的65%,而歐洲及美國的投資者則分別獲配發20%15%。歐美投資者特別熱衷於30年期的債券。

 

許淑嫻指出,市場對亞洲綠色金融產品的需求急增,單在2020年最後四個月,投資於該地區的可持續基金達50億美元。她說:「這反映出投資者對綠色金融產品的意欲強勁,亦顯示亞洲的綠色金融有着巨大機會和增長潛力。」她指出,在過去幾年,香港在整個亞洲區的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至2020年底,在本港市場安排和發行的綠色和其他與可持續相關債券的累計金額已達到近2,140億港元。2020年,市場籌集了666億港元,遠高於2015年籌集的24億港元。許淑嫻補充道:「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有19隻綠色和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債券上市,超過了202018隻的記錄,共籌集了515億港元。」

 

Lamrad也觀察到投資者的需求增加。她說:「大量資金正轉投這一方面。我們每次都看到很多超額認購的情況。」Nietsch指出,香港在可持續債務發行方面也在不斷創新,有一些新興的債務架構面世,例如發行收入用於海洋保護的藍色債券;支持公司向減少環境影響或低碳轉型的過渡債券;以及與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掛的債券,此類債券的發行人承諾會達到某些ESG相關的目標,否則會向債券持有者支付額外款項。他說:「融資選擇多樣化十分重要,有助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企業和項目。這類新興和創新架構可以為投資者和企業提供更多方式,以達可持續發展目標。」

 

儘管市場已有這些發展,但馮文珊指出本港的綠色金融市場在供求以至綠色金融產品的數量和種類方面,仍然未如歐美般成熟。她認為監管機構在這範疇上要出一分力,它們應該參考國際慣例,在現行法例和指引下建立綠色金融框架。她說:「此外,監管機構還應該審視自己的執法角色,以確保該框架能夠實行並得到遵守。」

 

缺乏統一標準

 

行業缺乏統一標準是有意投資於綠色金融產品的投資者面對的一大挑戰。馮文珊解釋道:「哪些金融產品可以歸類為『綠色』的標準不一,綠色債券的管治和匯報亦均為自願,投資者可難以衡量綠色債券的實際環境及社會影響,以及這種投資背後的風險。」她認為需要有更多政策來規管市場,並要求發行人作全面披露,以證明其產品的環境及社會效益,並由第三方驗證及由授權機構作定期檢查。許淑嫻表示同意:「目前,漂綠風險和缺乏可比較數據,是投資綠色債券和其他ESG產品的障礙。」Nietsch指出,發展綠色債券評估能力所需的時間和資源對某些投資者來說是一種挑戰。他說:「這就是具有穩健ESG框架在亞洲地區進行廣泛信貸研究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能增值之處。」

 

Lamrad解釋道,判斷產品是否真正屬可持續發展類別所需的框架和分類標準仍在制訂中。香港以採用共通綠色分類目錄(Common Ground Taxonomy)為目標,該分類目錄由綠色分類目錄工作小組(International Platform on Sustainable Finance Working Group on Taxonomies)所制訂、由中國和歐盟共同領導,並將於今年稍後時間落實。她補充說市場上也缺乏擁有理解數據技能的人才。「你需要理解數字背後的意思。它是策略的一部分還是一次性項目?你需要花時間建立這種專業技能和知識。」她指出,缺乏這些理解不僅會令漂綠的風險增加,亦意味着表現良好但沒有以投資者為中心的方式呈列數據的公司,可能會面臨不準確的評估結果,例如評級被降低,又或者價值被低估或高估。她建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是金融業用可持續發展專業人士,即使他們沒有金融背景,但他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去理解數據背後的事情。另外,她認為投資者亦需實施ESG參與策略,而非僅僅依靠量化策略來了解公司表現及為決策提供資訊。

 

鄧鎧俊指出,制訂分類目錄對於分辨不同地區綠色債券為何存在差異也很重要。他以過渡債券為例,歐洲投資者和亞太區投資者對天然氣的取態,以至它是否構成低碳過渡的看法截然不同。「亞太地區經濟體的起點較集中於碳,故相較於歐洲,亞太地區投資者會把以天然氣取代煤炭的項目視為低碳轉型相關。相關準需要在不冒漂綠風險下建立規則。」

 

 

地區中心

 

憑藉深厚的資本市場、現有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具備優厚條件成為區內的綠色金融中心,並創造龐大機會。許淑嫻指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的一份子,香港被指定為大灣區的綠色金融中心。「僅在內,綠色商業潛力預計會跳升五倍,從2018年的900億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4,500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綠色交通運輸項目上。」她補充道,如果中國內地要在2060年之前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將需要大量資金。她說:「我們認為,促進過渡的大部分國際投資會經香港獲得。憑着香港的國際專業知識和最佳實務、現有的基礎設施,以及已通曉可持續金融的專業人士,香港已經準備好推動大灣區和其他地區的可持續金融。」

 

歐振興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龐大的流動資金池,能滿足大灣區企業甚至是「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對綠色融資的巨大需求。他說:「此外,香港政府還可以與大灣區內機關緊密合作,以推動該區發展低碳市場。」他還補充道,香港的相關措施,如在2021年中採用共通綠色分類目錄等,也有助引領地區內的綠色金融發展。Nietsch對此表示贊同:「香港的最新發展將繼續推動整個亞太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他補充道,新加坡亦擬發行綠色債券,以支持超過140億美元的綠色基建項目。

 

會計師的角色

 

會計師在協助香港發展為綠色金融中心上有着重要作用。Lamrad指出,會計專業具備完善的資料呈列框架、規例和指引。她說:「對於會計師而言,這是參與的良機,可以與可持續金融生態圈的各方持份者分享他們的知識與專長。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現正着手成立一個委員會,以制訂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Nietsch說:「全球準則計劃建立在現有措施的基礎上,以提供與現有措施一致的標準,支投資者、企業和整體綠色金融市場。」

 

馮文珊補充道,會計師還可以量化綠色金融為企業、環境及社會帶來的益處,以幫助證明其價值。她說:「在加強融資及投資過程的監督,會計師主要能在監察和績效追蹤等方面發揮作用。會計師還可以幫助企業適當披露和呈列金融產品的財務資訊與ESG資訊,並分析獨立核數師對這些資訊所發表的第三方意見,以提高其可信性。」馮文珊補充道,他們還可以在數據鑒證方面發揮作用。馮文珊說:「主要目的是提高所披露數據的可信性。在鑒證過程中,除了檢查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會計師還可以審視數據收集過程的內部監控程序。這也企業找出可改進之處。」

 

許淑嫻建議會計師發展這方面的專長,為市場未來對相關服務、建議和專業知識的需求做好準備。她說:「會計師要加深對可持續發展商業實務的認識和理解。具有ESG技能的專業人士將有助於推動香港和區內可持續發展生態圈的建設進程。」

 

 

本文為編譯版本,原文Invest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1年第4期。

 

gotop